用户登录

中国作家协会主管

ZUO JIA YIN XIANG

01吴尔夫:那个悬而未决的世界

吴尔夫的小说从诞生之日起,就是让读者忽略情节和人物的——按照吴尔夫的说法,那是“他们”的套路和手法。当时的评论家们,关注的是“意识流”,是文体实验,是她那些可以用赋格、对位法等音乐名词描述的文本结构。

01
吴尔夫:那个悬而未决的世界

吴尔夫的小说从诞生之日起,就是让读者忽略情节和人物的——按照吴尔夫的说法,那是“他们”的套路和手法。当时的评论家们,关注的是“意识流”,是文体实验,是她那些可以用赋格、对位法等音乐名词描述的文本结构。

来源: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文学(微信公众号)|黄昱宁 
02萧伯纳为什么要撒这种谎呢?

《萧伯纳传》在挖掘深度和视野广度上都稍逊一筹。不过,对于萧伯纳感兴趣的读者,仍然可以更加靠近真实的萧伯纳,对于像我这样萌发了对传记“事实”兴趣的读者来说,这部作品也蛮有意思的。而作者本人的写作初衷,可能糅合了这两种兴趣。

02
萧伯纳为什么要撒这种谎呢?

《萧伯纳传》在挖掘深度和视野广度上都稍逊一筹。不过,对于萧伯纳感兴趣的读者,仍然可以更加靠近真实的萧伯纳,对于像我这样萌发了对传记“事实”兴趣的读者来说,这部作品也蛮有意思的。而作者本人的写作初衷,可能糅合了这两种兴趣。

来源:北京青年报|林颐
03纳博科夫与蝴蝶

不难看出,纳博科夫很看重自己的蝴蝶发现,很看重通过蝴蝶研究可能获得的“不朽”。在博物馆展示的昆虫模式标本旁通常会放置一个红色标签,上面标明发现者的姓名、发现时间和地点等信息,除了这样的“红标”,纳博科夫“不再渴求其他声誉”。

03
纳博科夫与蝴蝶

不难看出,纳博科夫很看重自己的蝴蝶发现,很看重通过蝴蝶研究可能获得的“不朽”。在博物馆展示的昆虫模式标本旁通常会放置一个红色标签,上面标明发现者的姓名、发现时间和地点等信息,除了这样的“红标”,纳博科夫“不再渴求其他声誉”。

来源:人民文学(微信公众号)| 刘文飞 
04李沧东:对抗人世间普遍存在的遗忘和粉饰

李沧东的作品像是一篇篇病理学报告,他以诗人之心融合社会学视角,对时代的失语者投射了严肃的目光,那不是廉价的同情,也不是电影节得奖的素材,而是一个个具体的人和他们需要被理解的生活。

04
李沧东:对抗人世间普遍存在的遗忘和粉饰

李沧东的作品像是一篇篇病理学报告,他以诗人之心融合社会学视角,对时代的失语者投射了严肃的目光,那不是廉价的同情,也不是电影节得奖的素材,而是一个个具体的人和他们需要被理解的生活。

来源:澎湃新闻|宗城
爱伦·坡笔下女性的死与转生主题

谈论坡的人数不胜数,但执着于如此意象的人大概不会有,而我在十年前得知提倡主题批评的法国人让-保罗·韦伯刚好撷取了这一意象,不由得大吃一惊。试图援用时钟这一主题分析坡的全部作品的韦伯,将用绳子从树上垂吊下来的甲虫,视为吊在时钟摆锤上的坠子的类同物 (analogon)。

来源:澎湃新闻|涩泽龙彦2022/1/18
契诃夫的萨哈林之行

契诃夫在《萨哈林旅行记》中既是一位艺术家,又是一位学者,不仅以极大的艺术感染力描写了婚礼、送葬、肉刑等一系列生活场面,塑造了叶戈尔、“小金手”等许多栩栩如生的流放苦役犯的形象,而且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社会调查和自然考察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,在当时具有很大的学术价值。

来源:澎湃新闻|刁绍华 姜长斌 2022/1/14
成长的游戏:我曾出卖了我的心

《成长》是一部布满笑点的黑色小说,自带受排挤者高度的敏感和洞察力。章节密集而短小,有时一页就是一节,富有现场感的口语和描写将胸脯剖开,让肉和血全部显现,茫然、无辜和疼痛都直接暴露了出来。

来源:文艺报|王晔 2021/1/10
《世界上最丑的女人》:茱莉娅的凝视

在奥尔加·托卡尔丘克的小说《世界上最丑的女人》中,那个长胡须的女人从小被遗弃,流落于马戏团,整天奔波于各地,进行着畸形秀表演。

来源:澎湃新闻|王宏超     2022/1/3
图像小说《尽力而为》:画出来的口述史

《尽力而为》是美国越南裔作家裴施创作的一部图像小说,一部图像回忆录,以孩子的出生开始,又以孩子的茁壮成长结束,连结着两者的是父母和裴施在生命旅程中经历的种种苦难和创伤。在孩子身上,裴施“看不到战争和失去”,也看不到自己的影子,她所“看到的是(一个)崭新的生命”,是一个在水中自由自在游泳的少年。

来源:文艺报|王凯 2021/12/31
“双重视角” 读库切之耶稣三部曲

库切在文本创作中通过人物塑造,与卡夫卡的《变形记》、塞万提斯的《堂吉诃德》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《卡拉马佐夫兄弟》进行复调式对话。其对话主题主要从三个方面展现:一是后现代人类生存的异化孤寂感;二是存在的人性价值核心;三是人生的试错过程与美的复杂性。文章主旨在于探讨库切文本中深层的后现代社群哲学思考。

来源:外国文学文艺研究(微信公众号)|王敬慧    2021/12/28
在善恶之间:人性与魔性的交织与倒错

威尔斯则属于世纪末的一代,他的笔下帝国已经开始瓦解,人类的科学和文明面临—也由自身的滥用带来—未知的威胁。

“桤木王”,这是一个富有象征性的悲剧,它已经远远超出了非善即恶的二元对立,超出了人性与魔性之间的永恒的冲突。透过《桤木王》,我们似乎更为清晰地看到,疯狂的战争,丑恶的魔性,也许就潜藏在人类奔腾的血液中,也许就存在于麻木的世界中。2021/12/27
《暴风雨》的拉美之旅

这种侧重描绘“精神真实”的笔法也成为法国现代小说的传统(从巴尔扎克、司汤达到福楼拜),其中最能得其精髓的则为18世纪小说名家拉克洛(Choderlos de Laclos)的《危险的关系》——这两部相隔百年的文学名著,“同法兰西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密切相关,为法国文学的黄金时代做出了杰出贡献”。

来源:澎湃新闻|张婧易 2021/12/22
寻找背后的文学颂歌

萨尔在寻找,其笔下的迪干那在寻找,就连迪干那寻找的埃利曼也在寻找……而在这一系列寻找的背后,《人类最秘密的记忆》所呈现的,是对历史的反思,对身份的叩问,也是对文学的颂歌。

来源:文艺报 |李琦 2021/12/17
《三只忧伤的老虎》 :哈瓦那众声飞舞

有经验的读者可以很快领悟到,《三只忧伤的老虎》是一本难以翻译的书。口语,方言,多重声音,任何一位致力于此的作家或诗人,都会让远在异国的翻译者陷入困境。仅仅是这个看起来很普通的标题,tres tristes tigres(三只忧伤的老虎),就已经让译者烦恼不已,不得不放弃了绕口令的俏皮意味,更何况此后众声喧哗的哈瓦那夜场大戏。

来源:文艺报|白杏珏 2021/12/17
越南的巴尔扎克好看吗?

武重奉,不曾经历过二十世纪下半期的越战,甚至不曾见证上半期的民族独立,他短暂的一生从被法国殖民的1912年开始,1939年就因肺病匆匆结束。了不起的是,在不满九年的文学生涯里,他完成了九部长篇小说,七部长篇纪实作品,两部长篇话剧和十余部短篇小说,创作能量无疑是惊人的。

来源:澎湃新闻|王占黑  2021/12/9